阑夕:七问新浪微博,前路究竟在何方?
沃伦·巴菲特那句广为流传的名言可以再次引述一遍:“只要在退潮的时候,你才知道是谁在裸泳。”当微博用户数量已经不能再继续往上吹的时候——再继续增长下去微博的用户数量都要超过中国网民数量了,微博作为一门生意,仍然处于持续性的赔钱阶段。
谁都羡慕,营收能力相对最弱的新浪及时创造出了微博这个前途无限的产品,同时谁都惋惜,新浪微博已经失去了转型为成熟平台化社交网络的机会。一只能生金蛋的鸡,因为长期食用不健康的饲料,已经失去了生蛋的机能。
对社会化营销有着专门研究的阑夕(@阑夕)在文章中从七个方面分析、质疑了新浪微博的现状和存在的深层问题,在他看来:
微博承载了新浪内部太大也太多的冀望,当一艘巨轮没有船长却人人都能去掌舵,它的航线注定变数太大,无法令人信赖
TECH2IPO获得作者授权转载,对原文有删节。
问诊微博之一:社交媒体还是社交网络?
我曾讲过,新浪微博是“批着Twitter的皮,揣着Facebook的心,做着腾讯QQ的梦”。
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媒体化的运营让新浪自身固有的媒体属性在新浪微博的发展期起到了极好的助推驱动作用,然而,“媒体”这个中心化的形态本身,却正在世界范围内走着下坡路。
社交媒体和社交网络的根本性差异在于“关系”的定义以及“关系”两头所扮演的角色,当新浪将用户与用户之间的关系定义为“粉丝”的时候,就注定了它根深蒂固的媒体属性。
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这也能够说明为什么微博与现实呈现脱节状况,因为微博只是媒体,媒体映射的始终只是个案,它与你的生活无关。
新浪微博背靠新浪这颗大树,无论是在资源还是资本上,都少不了东家的支持,这也是为什么新浪微博无法拆分上市的原因之一,一旦拆分了,收支独立,以前一直由新浪那边免费导过来的资源都要纳入成本核算,本就亏钱亏得烧心的新浪微博还能承受更高的运营成本吗?
所以新浪微博就被摁死在“媒体”的形态上了,说好听点,这是对新浪及股东负责,说不好听点,这是身为颠覆者却少了一颗颠覆的心。
问诊微博之二:流量变现还是用户变现?
微博在当初的推广时,看起来衡量的指标是用户,实际上卖的是曝光度。这就是流量变现,你的流量越高,广告位卖出的价格也就越高。你能依靠你的用户赚多少钱,取决于你能从他们身上挖出多大价值。
我们再来看看新浪微博提供的商业产品模型:
1、新浪广告投放配送:在新浪网投放广告,达到指定量级后,配送微博上的合作资源,此时,新浪微博是一份DM;
2、微博页面的各点位露出:包括微博发布框下的Banner、右侧的推荐、移动APP上的图签广告等,新浪微博直接给出了媒体刊例价,此时,新浪微博是另一个新浪网;
3、粉丝头条:企业微博可以付费让自己的信息内容出现在自己所有粉丝的头条微博位置,计价方式是CPM,粉丝越多,付费越高,此时,新浪微博是一个论坛。
4、信息流插入推广:将企业的一条微博强插入普通用户的信息流中予以曝光,计价方式同样是是CPM,目前来看其用户体验真是……去看了那些采用信息流推广的企业微博页内的评论,让我仿佛觉得是新浪给钱企业让后者付出牺牲口碑的代价来使用这种推广,此时,新浪微博是一家提供群发短信服务的移动运营商。
5、微博主页内的插件应用:企业微博能够定制一些个性化的页面,插在企业的微博主页下,如橱窗展示、幻灯片、互动活动等,按件计价,此时,新浪微博是一支为企业提供创意实现的公关/广告团队。
6、微任务:招揽企业用户和微博用户双向加入,由前者挑选后者发布商业信息,并支付一定费用,新浪从中提取30%的佣金,此时,新浪微博以为自己是iTunes,其实它就是一个山寨的微博易。
7、没有了。
单一的媒体属性让新浪微博成为了一间热闹的茶馆,殊不知愈是如此,微博距离生活就愈远。
更重要的是,流量变现需要有可观的“转化率”来做成效支持,新浪微博的“粉丝经济”里过多的水分,也让广告主对新浪微博的CPM单价感到不满。
问诊微博之三:转发量导向还是ROI导向?
要把微博营销圈的浮夸风,都归咎于微博易这类吸附在微博社区里想赚点儿中介费的小团队,并不公平,因为始作俑者还是新浪微博。
没有新浪微博长年累月的造神运动、但凡讲到营销效果就拿出“转发增长XXX、粉丝一夜之间暴涨XXX”一套传播学上的说辞,微博易们不会跟风而动,毕竟是靠微博吃饭的,不可能新浪微博官方在谈一套指标,你去跟客户讲另一套指标,行不通的。
新浪微博过分沉湎于自己的“影响力”,“影响力”好是好,但它在营销流程里有两个致命的软肋,一是没有准度,二是缺乏深度,所以无论是新浪还是新浪微博,前者的门户收入正在被搜索引擎和垂直网站掠夺,后者的营销效果存在广泛的质疑和否定。
更要命的是,新浪微博并无技术实力拿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Google为广告主提供了广受欢迎的Google Analytics,Facebook也刚刚推出了Conversion Tracking工具,连Twitter也请了Nielsen和它一起开发面向所有企业账户的ROI测量工具,新浪微博有什么呢?(别提那个由新浪微博官方唯一出品的无论是准确度还是实用度都堪称笑话的“微数据”应用)
问诊微博之四:二八定律还是长尾理论?
新闻门户和搜索引擎分别是二八定律和长尾理论的代表性产品,那么微博呢?
它显然是把重点放在了“二八定律”中“二”的操盘和运作上,但是问题在于:基于趋利的商业本质,名人和明星永远无法成为网站的资产。
然而并不能说新浪没有“生于忧患”的警惕感。
早在博客时代,新浪就设计过一个相当奇葩的产品:草根名博,这样一个敷衍的产品,最后顺理成章的沦为了自娱自乐。
新浪微博也是同样的问题,几乎是全盘照抄了草根名博的模式,新浪微博曾经大张旗鼓的推出了“微博红人”产品,这个立项运营了近两年的产品也几乎是重演了草根名博的失败历史,在2012年被彻底砍掉。
除此之外,微群、微吧、微刊、微什么、微盘……各种希望提升用户黏性、捕捞长尾信息的产品应运而生,但是这些产品与微博不同,并不具备不可替代性,即使是在微博内部,如何注入用户都是一个大难题,更别提产出社交关系了。
问诊微博之五:品牌廉价还是品牌溢价?
新浪微博的营销案例只有两种,一种是借势,一种是造势,归根结底,最后都会合流到一起,书面语叫“事件营销”,大家私底下称之为“炒作”。
新浪微博在整个营销过程中充当的价值仅仅是“内容发布平台”,而“内容发布平台”是营销链中扮演的则是价值最低的角色,从论坛到博客,到开心/人人网,再到微博,用户注意力的迁徙节奏是很快的。
如果只是作为“内容发布平台”,那么当颠覆微博的产品出现了,微博留住用户的核心竞争力又在哪里呢?
同样是作为“内容发布平台”,从《老男孩》到《坏未来》,优酷都会执着的把古永铿放在每一部片子前的“出品人”一栏,知道为什么吗?
同样是作为“内容发布平台”,腾讯向各个行业里的意见领袖一人砸出10万人民币买一年50篇文章,凑在一起形成“大家”专栏,知道为什么吗?
都在做品牌。
说白了,新浪是个没什么脾气的公司。腾讯由技术主导,网易很有态度,搜狐持续先锋偶尔秀逗,新浪……好像有不少名人在上面吧?
这种品牌价值,真不是买个域名改名叫“面包牌面包”能实现的。
问诊微博之六:假装繁荣还是戳破泡沫?
背负了新浪市值前途的新浪微博,对营销公司根本动不了手,毕竟,新浪在纳斯达克的散户们也都盯着微博呢,真要自断经脉,影响了新浪微博的数据表现,牵连股价,责任恐怕连曹会计也扛不起。
这种“包容”的代价就是导致新浪在商务拓展上更加不顺,说服客户向微博加大投入时经常会遭到反诘,说你新浪要价太贵,我知道的另一个企业微博请代理公司一年才花多少多少,现在粉丝都多少万了,你要这么多钱,还不保证效果,我怎么给我的领导交差?
新浪微博这边则是打碎了牙往肚里吞,实在不敢跟客户说那我们也帮您刷刷粉呗,因为自己也不掌握多少正规的刷粉资源和点位(通常是新注册用户的默认关注推荐位置,效果最好),只能暗骂那些微博营销的公司把风气搞坏了。
呵呵,如果没有新浪微博的默许,人家怎么敢在你新浪的地盘上搞什么“风气”呢,美丽说和蘑菇街把“病毒营销”的手段在微信上复制了一回,你看看腾讯是怎么对待的?
第三方开发者平台,这个Facebook和Twitter赖以成功的关键,新浪微博竟然也没有学好,2010年举办了一次“首届”微博开发者大会后,新浪微博迄今为止也没有“第二届”开发者大会产生,而微博的应用生态,也基本停滞了创新和变革。
问诊微博之七:向左走还是向右走?
何谓左?左是守城,修炼内功,增强免疫力。
其一,防范微信在移动端的侵蚀;
其二,围绕用户体验建设社交生态圈层;
其三,扛住董事会在盈利上的压力,养鱼为先,钓鱼推后;
其四,好好重视开放平台的作用,多找点货真价实的“合作伙伴”;
其五,让用户通过自然市场的方式来产生热门话题,少干预、不引导、降浮躁,让微博真正成为用户生活的投影。
何谓右?右是拔寨,主动出击,提高竞争力。
砍掉微博架构当中80%的无效或低效功能,从用户需求层面着手思考下一个杀手级应用;
拥抱大数据时代,让新浪微博带领新浪回归技术驱动的企业;
对内可以加强和百度、阿里巴巴的联系,对外多研究硅谷那群极客们对Facebook等社交网络的改造趋势;
必要时刻敢于革自己的命,微博微信最终都会死,但人的社交需求是永生的。
当然了,最理想的,是左右并行,可是刚柔并济的太极功夫,需要才能极高的人来驾驭,无论是新浪微博还是新浪目前都还没有出现这样一号人物,互联网生长在中国这片土壤上,不可避免的也沾染了一些中国特色的习气。
微博承载了新浪内部太大也太多的冀望,当一艘巨轮没有船长却人人都能去掌舵,它的航线注定变数太大,无法令人信赖,连后乔布斯时代的苹果都不能幸免,何况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