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划流程一枚
有一个关于线下活动平台的策划案例,我给下属拟定了一套流程建议,也可以拿出来讲讲。
第一阶段:初期调研
当我们接到一个策划活动平台的任务,按照我的习惯,通常会先找负责此事的运营同事聊一会儿,大致了解情况。然后找大概2-3位活跃的活动组织者,2-3位活跃的活动参与者随便聊聊天,询问一些活动细节。
同时对竞品进行调查,主要是A,其次是B、C、D。我希望拿到以下的数据资料:
1、每个竞品活动最活跃的3-5个城市。
2、在活跃城市内,最近3个月平均每周举办多少个活动,活动平均费用,平均参与人数(区分官方活动和个人发起)。
3、对每个活跃城市,查看最近1个月发起的所有活动,统计成功活动率,再单独计算成功活动中的平均费用,平均参与人数,平均模特数,平均发图数。
4、通过前前后后对不低于100个活动的浏览,总结最常见的活动类型列表,常见活动主题/地点/人数/费用,常见的活动主页内容,以及成功活动的共性。
5、找到xx位活跃的活动发起者和参与者,记录个人信息。
除此之外,当然还需要亲自发起几次活动(认真的),走一轮流程。
以上应可在2天内完成。
第二阶段:深度调研
根据初期调研的结果,我们可以拟定一份问卷调查,征求其他策划运营同事的建议后发出来,时间设为1周。针对被标记为目标用户的人群,发5万份。
同时拟定对不同类型用户的访谈提纲。包括ABCD四个竞品的活跃组织者与参与者,不同活动大类的组织者和参与者,先列出取样分布计划,再针对不同类的样本分别设计问题。样本来自初期调研记录,大约发20-30份留言邀请,联系到并深度访谈6-8人,可以直接用“XX公司产品经理”的头衔去问,对方更容易配合。
在这个过程中,建议找一些活跃的活动QQ群,加入进去,快速混个脸熟后发起活动话题讨论;以及找一些常发起摄影活动的论坛,每天快读一次。
需要从访谈中了解的内容,除了基本的用户需求,用户感受,活动细节之外,还包括对全部活动类型的整理。不仅知道有哪些活动类型,还知道不同类型活动对于模板、功能的要求。
以上工作通常需要4天时间,基本的线框图与脑图也在这期间完成,此外还必须亲身参加一次活动――在跟进整个项目的时候,一个月起码要参加2次线下活动,最好能做到每周一次(可以上班时间前往),感同身受,也交往一些朋友。如果策划人员参与的活动总共低于5次,运营人员低于10次,靠谱程度就会明显降低。不要指望自己见微知著,举一反三。傲慢和偷懒都是产品原罪。
第三阶段:策划
调研完成后,先跟同事交流一下思路,不要急着做具体策划,而是先整理出整个项目在策划和运营上的关键点在哪里。以活动项目为例子:
1、如何找到符合要求的活动组织者?(邀请、筛选与奖励机制)
2、如何保证有效的活动推广,吸引符合要求的用户参加?(精准传播与用户筛选)
3、如何保证对活动类型、质量的控制力?(引导和监督活动组织者)
4、是否可以在活动中加入更多的娱乐互动元素、学习提高的元素、商务互惠的元素?加入自己的特色进去。
5、开通某个城市活动的判断标准是什么?如何把握扩张节奏以控制运营成本?
反复思考,反复讨论,首先解答关键点上的问题。然后再拆分页面模块,分模块出线框图、交互原型、流程状态、规则算法。每个模块有比较成型的方案后,拿到例会上通报讨论。基本上跟着一周两次例会的固定频度来提案。
由于这次是在已有原型上进行补充调研和修改,2-3次例会讨论,也就是一周到一周半的时间应可确定新方案,包括保真度较高的交互原型,同期找程序员作技术可行性咨询。如果是同规模的全新策划,可能需要4-5次例会讨论确认。
策划结束后,一边进入视觉设计阶段(已提前一周预约设计师),一边撰写需求文档(1-2天),后端需求用WORD,前端需求直接写在交互原型上,再组织程序员与QA开一个需求确认会。至此策划工作完成,接下来的事情就是跟进视觉设计与代码开发了。
以上并不是一个万能流程,应该也会有一点参考价值。时间标准按照1个PM不加班,但比较紧凑的正常强度来估算。
唉,即便头头是道,依旧是知易行难。人总是容易松懈,麻痹,逃避。如果知行合一这么容易的话,“成功”二字未免就太过廉价了。成功事业常需要一个凶巴巴的拿摩温,不是你自己,就是你的上司或者股东。
最近心情很差,错位得厉害,错位得厉害。受困于斯而一朝惊醒,除了彷徨二字之外,实在无话可说。